返回第284章 总百揆(六十)对日全权  大明元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由北洋海贸同盟完全把持的,算起来一直都是“泛京华系”的势力范围呀!以前可没见皇帝对此有什么意见,怎么现在就好像不满意了呢?

“皇若要这样问,那么臣只能回答:于京华而言,倭国可伐而不必伐。”高务实沉吟片刻,认真地回答道。

“哦?”朱翊钧微微挑眉,追问道:“这是为何?”

高务实伸出一根指头,道:“其可伐在敌。倭国出兵朝鲜,前后两次损兵折将,导致国力大损。倭国各地在其征朝期间多缴贡赋,战后却一无所得,以至国内矛盾激化。

如今,逆贼丰臣秀吉已死,其麾下分作两派,一曰武断派,二曰奉行派。皇可以理解为地方藩镇与中枢朝臣各成一派……”

“所以丰臣家要削藩?”朱翊钧下意识问道。

这显然是过于“中国化”的思维才能问出的问题,因为日本的中枢无论天皇时代还是幕府时代,都没有完成真正如中国一般的中央集权,削藩云云几乎是空中楼阁,既没有社会民意基础,也没有高层制度支持。

高务实简单地给皇帝介绍了一番,然后道:“故削藩一事在倭国甚是难行,除非丰臣中枢认定某藩违背其制,不服管教,然后才可以行征讨,战胜后方能削藩除国或者减封。

可倭国眼下的问题在于,五奉行并不能完全代表丰臣朝廷,反而是五大老拥有最高辅政之权然而,所谓五大老,实际便是五个最大的藩镇。”

“哦,那我知道了。这几个人自己就是最大的藩镇,那他们就算内部有各种矛盾,但都不会愿意动摇分封制的根本。而既然他们掌握了丰臣朝廷,就势必会损公肥私,扒拉丰臣家的吃食到自己碗里去。这样一来,便一定会与那五奉行继续加深了矛盾……如此迟早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打起来的。”

“皇圣明,正是如此。”高务实很是欣慰,皇帝已经明白了权力背后究竟站着什么,因此只要自己把日本当前的局势向他一分析,他自己就能立刻得出结论,知道日本两派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这位自己三十年前的同窗,已经是个成熟的皇帝了。

“你说对于京华而言可伐在敌,也就是他们内部有这样的矛盾,迟早必有一战,故京华可以趁机伐之?”朱翊钧思索着道:“那么,何谓不必伐?”

“不必伐在我。”高务实道:“京华经营对倭贸易凡二十载,已呈垄断之势,即便西洋番人泛海而来,若不得京华放行,也无法入倭国贸易。故,倭国之利看似在丰臣,实则在京华既如此,京华何必非要动用刀兵,去征伐倭国?”

朱翊钧思索片刻,沉吟道:“你是说,可以如同对待土默特一般对待倭国,其贸易把持我手,则久之必然令其归服?”

“本可如此。”高务实颔首答道。

“本可,那就是你最终没有这样选择喽?理由何在?”朱翊钧问道。

“五大老之中,德川家康实力最强,手段也最是高明。若是臣不加以干涉,虽然武断派与奉行派之间一定会爆发大战,然而最终这场仗会以德川大胜告终,并且……很可能是一场短促且一边倒的战争,这就不好了。”

“为何这就不好了?”朱翊钧有点没想明白。

高务实道:“德川家康是个老狐狸,如果他统一倭国,势必会加强集权,把反对他的一方除国减封,最终将倭国实权牢牢控制,没有其他藩镇可以挑战他德川家。如此一来,倭国就比丰臣秀吉时代更加稳固了,而其一旦稳固,就会大大影响京华的贸易垄断……”

“这又是为何?”看来,朱翊钧对权力运行虽然已经很了解,但权力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还没怎么思考过。

高务实稍稍思索,道:“臣做一假设:今日臣要买扇子,市集一共有十家商户是卖扇子的,则臣是不是就可以找他们各自问价,然后分别压价,最后以最低价格买下这把扇子?

那么变化一下:这十家卖扇子的商户居然都是同一个东家,而这位东家定下过一个最低卖价。无论臣如何口才了得,舌绽莲花,十家商户就是一口咬定不能更改东家的决定,那么臣还能拿到最低价的扇子吗?”

“哦……我明白了。”朱翊钧马反应过来,点头道:“如果这个德川家康顺利统一倭国,而且大权在握,无人胆敢反抗,那京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其采购倭国物产的价格可能会大幅涨,从而导致无利可图。”

“皇英明,因此臣大明或许不必出兵倭国,只要以对付土默特的手段对付倭国即可,久之必能掌控其生死。然而京华或者说北洋海贸同盟,则是事实操刀此事之人。

站在海贸同盟的角度来看,要完成皇这项差事,就一定不能让德川家康轻松统一倭国。就算名义不得不让其完成,那也一定要维持地方藩镇的实力,使得各个藩镇多有不听其号令者。惟其如此,倭国贸易才会掌控于我大明之手,倭国之利益,也才会源源不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