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倭提督麻贵骑着一匹由阿拉伯马与阿哈尔捷金马混血而生的棕金色高头大马,指挥着五万余明军顺利进入被日军弃守的开城,宣告了明军再一次收复开城的胜利。
虽然这是一场因日军主动放弃战斗而得来的胜利,但谁敢说这样的胜利不算胜利?毕竟若非明军的强大使得战争形势逆转,日军又岂能轻易放弃开城这朝鲜三京之一的要地?
同行的朝鲜官吏、将校乃至士兵都一个个意气昂扬,下巴抬得老高仿佛这胜利是他们奋战得来的一般。这些朝鲜人的表现让麻贵颇为不屑,忍不住在脑海里冒出一个成语来:狐假虎威。
不过麻提督并未在面上表露出来,他没兴趣在朝鲜人的表现方面浪费口舌,而是在接管城防之后立刻召开了军议。
麻贵此时直接负责统帅的明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自然是宣大精锐,不过这里面也分两批,一批是麻贵这次直接从宣大三镇带来的另一批则是高务实早些年调往辽东的宣大嫡系,此前大多在萧如薰手下听差。
第二个部分则是之前留在朝鲜的南军,其中包括戚金、吴惟忠等部,这个部分早前曾有详述,不必赘言。
第三个部分则是再次调往朝鲜作战的辽东军确切的说仍是李家军一部。这一部分李家军绝大多数并非李家的直属嫡系,而是由李成梁当年麾下嫡系将领们统带的军队抽调而成,不过此刻的主将既不是祖承训,也不是其他任何非李家血脉的将领,而是李如松的五弟李如梅。
这部分辽东军的情况需要单独说一下。此前李如松的回镇是因为李家军直属嫡系损失过大,未免弱干强枝,因此李如松回镇休整补充其嫡系。
既然要避免弱干强枝,那么在李如松实力下降的同时,就有必要降低其余李家军各部在辽东本土布置的兵力。因此在高务实再次出任经略并拥有对辽东军务统辖权之后,一纸调令就将辽东各旁系李家军抽调了约一半再次调往朝鲜作战。
至于这支军队的主将为什么是李如梅,道理也很简单,主要有三条:其一,该军既然是从李家军旁系各部分别抽调,那么就需要一个名义上的“主人”来指挥,而不能是祖承训、查大受等外姓否则别部恐怕未必心服口服。
其二李如梅是李家五子之中除了李如松之外在军事方面表现最佳的其于壬辰年之前就已经做到都督佥事。壬辰年日本侵朝,李如松以御倭总兵官兼提督南下朝鲜,李如梅也出任御倭副总兵,故其年纪虽轻,资历却够。
其三,李如梅已经与高务实成为姻亲,是高务实的妹夫了,得到一些大舅哥的照顾也很正常这可不是嘲讽,实际上在大明的特殊军事体系下,这种安排反而才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无论怎么说,这一条的重要性只能排在最后,高务实愿意用他主要还是因为他比较争气,前次南下朝鲜作战时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
李如梅在碧蹄馆之战中,先是一箭射杀了立花宗茂家的侍大将十时连久,在随后激战过程中,李如松因为轻兵突入救援查大受等将而被优势兵力的日军团团包围。
彼时日军中有一金甲将率众日军欲冲杀李如松又是李如梅一箭将之射杀,从而惊得倭寇四散,挽救危局使明军最终能顺利撤回。经过事后查证,乃知其所杀金甲将为立花宗茂的重要家臣小野成幸。
立花宗茂可不是易于之辈,他原名高桥统虎,在娶了立花訚千代之后以女婿身份继承了立花家,这才改名立花宗茂。丰臣秀吉曾称赞他为“西国无双”,小早川隆景围攻李如松时主要也是以他立花家精锐作为主力的,可见其军之战力。
就是这样的对手,李如梅却连杀立花家两员大将,说是力挽狂澜于既倒似乎也不为过,于是又反过来证明了李如梅的能力。
正因如此,高务实认为李如梅既有资格、也有能力作为这支再次南征的辽东军之主将。这支辽东军的总兵力约为一万两千人,其中半数属于家丁级别,余者为辽西边军虽然也是卫所兵,但辽西这批边军还是比较有战斗力的。
军议开始,麻贵当仁不让首先发言:“诸位,侯爷的命令大家都已经看过了,如今汉阳倭寇因为釜山之危,必然全部或大部南调,此正我天兵收复汉阳之良机,诸位有何见解皆可畅所欲言。”
让麻贵有些意外的是,在此前的军议中一贯寡言少语的李如梅这次居然抢先表态,道:“依我之见,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无论如何制定,有一个原则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快。侯爷登陆泗川、占据晋州,此乃倭寇后方,眼下釜山究竟有多少倭寇,我等至今仍不确定,但想来至少也该有一两万之数。
我原本以为侯爷打算直取釜山,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侯爷其实是在逼迫汉阳倭寇南下。如此就有两个情况出现:一是汉阳防务必不如此前严密坚固,二是侯爷那边恐怕要面临倭寇大军围攻。
此时我军之所必达者,一是尽快攻取汉阳,二是攻克汉阳之后必须尽快南下追击,以免侯爷与刘总戎那边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