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明军在开城的大本营中,经略宋应昌听闻李如松可能陷入埋伏,不由得吃了一惊,道:“李如松兵力不足,这孤军被围定是倭寇所设陷阱。敌既有备而来,得知李如松近在眼前,必将不顾一切取他性命。”
赞划袁黄答道:“经台所言极是,若是提督被擒杀,不仅对我军今后作战极为不利,而且陡然遭遇如此大挫,朝廷必然震怒经台,李提督身份特殊啊。”
宋应昌当然知道李如松身份特殊,不过他不好接这个茬,只是问道:“李如松所带何部?出发前有何军令?”
另一名赞画刘黄裳答道:“提督所率人数虽少,但皆为辽东精骑,还另令杨元、李如柏各领军随后跟进,也即是说李家亲兵已全部出动。”
李家军全部出战,而且有明显的先后次序,这说明李如松对可能面临的大战是有估算的,因此这算是个好消息。尤其是李家军的战斗力摆在那儿,既然李如松认为没问题,那么出问题的可能性应该不高。
不过虽然稍稍放心了一些,但面子上宋应昌却一点不敢轻忽,下令道:“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倭寇若知晓李如松在,必会各军尽出,故眼下除我军增援外,还需各地朝鲜军进行阻击才是。
另外,我军增援必须大张旗鼓,迷惑倭寇,以为我军已全军出动,敌不敢轻易决战则必会撤走,如此可救李如松一命。”
宋应昌是高拱的门生,实学派中的高党,他的一切决定当然要考虑高务实的观感。眼下的局面有一点他不敢明说,那就是此刻陷入重围的可不止一个李如松,还有李如松的五弟李如梅。
李如梅现在的身份可不比以往了他是高李联姻中被高务实挑中的妹夫,两家已经在交换生辰八字了,宋应昌怎么敢在这个时候让李如梅落入日军之手,亦或者当场战死?那没准比李如松战死更难交待。
因此,宋应昌急不可耐地号令明军、朝鲜军,严令联军不惜一切代价救援李如松所部,传令兵四出传信,明军杨元、李如柏所部也加快行军速度,从正常行军变换为驰援模式。
柳成龙此时也听闻李如松被围,在接到宋应昌命令后,立即令都元帅金命元、李镒领兵三千前往京畿道救援。金命元看来有些畏难,沉吟道:“李如松陷入倭军重围恐怕凶多吉少,他是明军主将,一旦被围,敌必大军尽出,而我军弱只怕难有胜算。”
柳成龙劝道:“我国即将面临灭亡之时,是明军千里来救,如今李提督深陷重围,我们岂有不救之理?虽然能否救出李如松,关键不在我们而在明军自己,但我们朝鲜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岂非成了忘恩负义之辈?
你此去只需能有效阻击倭寇援军,拖延时间即可,不必强求其他战功。”金命元听了这话,总算勉强领命。
柳成龙还同时传信给附近的朝鲜官军、义军,抽调兵力向京畿挺近。朝鲜将领权栗接到命令后对部下感叹:“想不到明军也有如此窘迫的时候,我听闻明军来后,气焰嚣张、目中无人,素来不肯正眼看一看我等。
不过,毕竟是上国天兵,还有都体察使的请求,还是应出击救援。另外听闻倭寇不断增兵,看来是决心要取李如松首级。相比明军只是自视甚高而言,还是倭寇与我等国仇家恨更加令人难忍,我权栗绝不会让倭寇得逞!”于是权栗也领兵三千前往助阵。
京畿道义军首领李延馥探查到汉阳陆续有日军开出,本来疑惑不解,只能猜想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此打算出击袭扰。下属则提出了另一种猜测,道:“听闻明军收复平壤后,倭寇损失惨重,北方各道倭寇都在溃退,纷纷向王京集中。此次陆续出动是否为防止明军来袭?”
李延馥认为有理,颔首道:“或许不止是为防止来袭,已经交战也是有可能的。嗯若是如此,我们义军也不能在此观望,也得助阵杀敌立功才是!”
正说话间,便收到柳成龙传信,李延馥看罢才知是这般情况,当即下令义军全部出动,阻击倭寇救援李如松。
部下规劝说倭寇势大、不可力敌,李延馥将其一把推开,厉声叫道:“倭寇之后必将出动更多兵力,而明军来救援朝鲜,朝鲜无以为报,唯有协助明军、舍身杀敌而已,更何况驱逐倭寇本是义军所愿!
若明军因我等坐视不理而败亡,我等妄称忠义,愧对天下。此战必须不惜性命,坚决阻击到底!”于是李延馥率领义军出击。
日军方面也在紧急调遣,总大将宇喜多秀家亲自率军支援,命黑田长政领兵五千作前阵,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领五千人作为二阵,加藤光泰、前野长康领三千人作为三阵,宇喜多秀家自领八千人为四阵居后。
日军援军刚刚离开汉阳便遭京畿义军阻击,石田三成得知有数支部队在向京畿进发后,连忙上报宇喜多秀家,秀家也不敢丢了汉阳这个主要支撑点,只好立刻令第三阵及第四阵一半兵力前往阻击。
汉阳日军援兵遭到李延馥所领义军阻拦,黑田长政惊讶于这次义军竟会正面出击,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