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6章 伐元(三十)请缨  大明元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莫与马匹等长。

这就是典型的换了思路。五代两宋的重骑兵除了在冲阵、接战时具有一定的防御优势外,对于骑兵的特质是有所牺牲的,而大明的半具装骑兵,在恢复了骑兵原有的机动性的同时也保留了不错的防御能力。

相比两宋时期的重骑兵,明军马铠覆盖面积有很明显的下降,搭后等大片甲胄被废弃,更加注重机动性作战,同时明军骑兵作战时也具有很好的破阵功能,以及更擅长小规模接战。

不过以上都是理论数字,实际上在唐顺之改进半具装之后很长时间里,明军骑兵真正能以此标准配备的,差不多只有各家将领的家丁。这就造成明军骑兵早几十年的着甲率相当堪忧,甚至除了骑兵本人穿戴罩甲之外,已经不习惯给战马披甲了。

然而随着高务实的逐渐掌权,明军恢复了这些半具装骑兵的配置,甚至还对一些具装部件进行了优化。

这些事情过于详细,说来比较无趣,不如直接报个标准好了:原先的半具装骑兵,全套装备重量约为二十四斤出头,加上早年的骑兵武器与现在有所区别,骑兵全负重大概在三十斤到三十二斤左右不计算难以确定的人体重量。

经过京华铁厂与王氏兵工厂的通力合作,现在骑兵半具装重量为二十一斤,马刀约三斤,相比数十年前王顺之时期降低三斤。然而因为武器的变动,如今骑枪约七斤,携带弹药约三斤,全身合计约三十四斤,相较于当年反而重了两斤到四斤,折中算做三斤好了。

别看和唐顺之时期相比只是重了区区三斤,但这种对比其实不过是家丁骑兵的感受。对于早已不习惯披甲的骑兵,然他们重新披甲,实际上是一下子重了十几斤,已经可以明显影响到骑兵的速度无论行军还是作战。

而蒙古骑兵呢?为数不多的重骑兵负重没必要比,毕竟蒙古人现在资源受限,重骑兵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当上一次在辽东时蒙古重骑兵冲阵被正面击败,痛定思痛的图们汗已经把重骑兵裁撤得只剩点象征意义,不提也罢。

其核心主力的轻骑兵负重是多少?十五斤到十六斤。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数,其实说起来和高务实的关系很大。

随着明军火器质量稳定性的提高,以及火枪射程的一点点加大,布日哈图发现蒙古骑兵在明军面前着甲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明军除非打不到,但凡打到几乎都能破甲,那要这甲胄何用?

这就好比全世界的盔甲发展史一样,盔甲从越来越重到逐渐消失,引起变化的最大因素就是火器的发展。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发展了,盔甲随之增重,双方勉强还能持平到了热兵器时代,武器威力呈指数发展,但盔甲的增重却不可能如此毕竟人也好,马也罢,负重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加厚。

那怎么办?我也发展武器呗!至于盔甲,丢掉得了,反正也没啥用了。

但蒙古人现在没法发展武器,于是作为应对,只好捡起老传统,打不过我还跑不过吗!于是察哈尔蒙军干脆丢掉盔甲,专注于减重,继续强化本就很强的机动性。

什么叫蝴蝶效应,这大概就是蝴蝶效应的一种展现了。大家都不是木头,你变了,我打不过了,那我要是还不变,岂不是在等死?

正是因为双方的这些变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布日哈图比高务实更加敏感。因此,当高务实还在想着“现在老子打得过了”的时候,布日哈图早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他现在不怕跑不过。

这一战发展到现在,高务实始终在想的是如何包围察哈尔人打歼灭战,而布日哈图一开始就知道硬拼没戏,说服了图们大汗连察罕浩特都不要,直接玩了一手金蝉脱壳,向西跳出包围圈,脱离战场。

高务实想要继续反过来包围,布日哈图自然能猜到,但那无非是继续跑罢了。至于攻打归化城,这只是布日哈图大计划中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大致在“能打下最好,实在打不下问题也不大”这个层面。

布日哈图最大的隐忧是那近四十万察哈尔部民要如何逃离清剿。虽然现在高务实明显还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门心思还是针对察哈尔这六万大军的歼灭而来,但明军虽然追不上察哈尔蒙军,却总比四十万部民跑得快部民虽然有马,但他们还有很多牛羊啊,牛羊可没马跑得快。

布日哈图此刻已经随图们大军抵达归化城,城中明显收到了消息,早已关闭城门。城楼上站满了手持弓箭,虎视眈眈的土默特蒙军。

布日哈图不知从哪弄了个明显是京华所产的老式单筒望远镜,端起望远镜看了一会儿,摇头道:“城中守备颇为森严,看起来我军到来的消息至少传来归化一日以上了,偷袭强攻之想已不足取。”

图们冷哼一声,道:“必是沙城走漏的消息唉,要不是你非要在那儿走漏消息,本汗觉得偷袭归化一事没准还真能成。”

虽然作为大汗说出这话是一个很重的指责,但布日哈图地位特殊,不慌不忙地道:“这也是迫于无奈啊。大汗,若我军的行踪长期不为明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