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二零章 皇位让给他  大魏春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并那秘信之中所言何事。一众属将只能噤若寒蝉,垂首不言。

突听帐外喝道:“司空可在?”

一群下属猛松一口气,又偷眼望了望高肇。

就如换脸一般,高肇刹那前还是满面怒色,阴沉似水。而眨眼之际,竟就笑容依旧,如沐春风。

“可是智远(元渊),快请!”

而后又一摆手:“尽皆退下吧!”

麾下如蒙大赫。

便是这几息之前,元渊掀帘而入,满脸焦急:“听前营急报,称似是承志急遣信使连夜而来,不知所言何事?”

你消息倒是灵通?

高肇暗哼一声,将手中信封往前一递:“应并不是承志本意,而是有肖小贼子添油加醋,不然我为翁,他为婿,他安敢对我如此不敬?”

往日的高文君,如今已为元文君,早列入元氏族谱,更封为郡主。你与李承志还有何来的翁婿之情?

元渊暗中腹诽,顺手接过,举目急扫。

信首只称呼了一句高司空,确无甚敬意。而信尾也无落款,就只一大一小两枚红印,且信中措词也极是严厉。

怪不得高肇怏怏不乐,更以为此非李承志所言?

当看到“若不听劝告,就莫怪我李承志六亲不认,翻脸无情”那一句,元渊悚然一惊,瞳孔几乎缩成了针眼。

字迹倒非是李承志亲笔手书,但这言语措词,却与李承志性情极为相符。且信尾赫然盖着“讨逆都督”的大印和李承志的私印。是以十之八九,这就是李承志的原话……

元渊疑声道:“为何?”

还能为何,只因李承志不但胜了,还是前所未有之大胜。故而他以为,你我皆是来予他抢功之辈。

当然,也确实是来抢功的。但谁能想到,这功劳能大到他高肇望而生畏的程度?

换他是李承志,也定会如此时一般:管你来的是外舅还是舅兄,谁敢抢,我就和谁拼命……

高肇故作不知,只是摇头道:“来人只称是承志遣往京中信使元昭之佐属,受元昭之命,来予我等传讯……元昭是两日前自岐州启程,故而最多明后日,元昭就会抵至弘农,到时见后便知……”

遣往京中之使?

不是送信,就是求援。

但李承志即已知朝廷驰援大军之所在,且措辞如此严厉,竟不许高肇入关,便知绝非求援。

莫非是……胜了?

元渊心中狂跳,猝一抬头,直戳戳的看着高肇。

高肇依旧波澜不惊:“莫看我,我确实不知。智远若是心急,便遣心腹急往岐州探问……”

弘农至岐州相距八百余里,便是再快也要两到三日。而最多两三日,元昭便能抵至弘农,故而我何需多此一举?

元渊本能的摇了摇头,又疑声道:“那眼下又该如何,你我进还是不进?”

“这还如何进?”

高肇点了点信纸,眼神幽冷,如两点寒星:“自是等见了元昭,详询岐州之近况之后,再行定夺也不迟。”

“但这一等就是两三日。数万大军迟迟不前,若是朝廷追问,你我又该如何应对?”

何需应对?

李承志即能警告予我高首文,自然也能遣骑八百里加急,往京中急报。

若是跑快些,应是今日就能抵达洛阳。到时满朝俱惊,怕是恨不得长一双翅膀,将我等拦在潼关以东。

故而若得知大军迟迟不进,朝廷莫说问责,满朝文武怕是都能喜极而泣。

可惜一场谋划,终是功亏一篑……

到底是哪个狗贼走漏的风声?

高肇越想越恨,竟不由自主的咬起了牙。

元渊满是不解,小声唤道:“司空……高司空?”

“哦……哦……”

高肇如梦初醒,稍一沉吟,又冷声道:“如实相告便可,还能如何应对?来人……”

“司空!”

“遣快马,八百里加急,将此信送往京中……而后再代我问一句朝中诸公:高某进,还是不进?”

元渊大惊,想要拦,却又想不出理由。

难不成就因这封信,高肇就恼了李承志?

稍一迟疑,心腹便领命而去。

元渊暗暗一叹:罢了。

既如此,还不如尽快告知予父亲,请他替承志斡旋一二?

心中思忖,元渊随意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去。

看着其背影,高肇眉头越皱越深,纵成了一个“川”字。

看此情景,应不是元嘉?

这老贼巴不得高某人与李承志反目成仇,故而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知底理之人,就只四人、除过他高肇,元嘉,还余元英、元澄,也万万不会是这两个。

那还能有谁?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