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密谋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时李儒轻手轻脚的走进来,生怕董卓一个不开心将酒杯砸在自己的头上,虽然董卓没有这样做过,可是自从董卓当上大将军之后,就变得神鬼莫测了,并不是指能力,而是指脾气。

李儒看着满地碎裂的玉器珍宝,琉璃酒杯,不由的感到可惜,随便一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可是现在却变成了一推破砖烂瓦。

“不知主公因何事愤恨?”李儒躬身道。

董卓喘着粗气,示意了侍女一眼,侍女就逃也是的跑开了,这时,董卓才看着李儒道:“今日我去皇帝寝宫上书,可是被那张让拦在门外,说什么皇帝不见!”

李儒愣了一下,心想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就连董卓被封为大将军的时候,皇帝都没有来,何况是这样的事情,虽然董卓这个大将军要定时给皇帝汇报工作,可是皇帝未必看得到,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皇帝看不到,就代表董卓拥有的权利越大,皇帝越是不管,董卓越是得心应手,董卓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情烦心啊。

“主公,恕在下直言,如今皇帝不理政务,乃是主公的打好机会,皇帝不管,主公正好可以大展身手,培植势力”

李儒话还没有说完,就看见董卓摆摆手。

“不!”董卓接着道:“皇帝不理政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我倒是不在意,可是张让与赵忠两个阉人,竟然敢向我索要财货,甚至声称我这个大将军是拜他们所赐,若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这个大将军!”

此时董卓越说越气,吓得李儒立即后退半步,生怕一个不留神被砸死。

董卓何许人也,是并州的悍将出身,好游侠,本来官场这样的东西本身就不是很感冒,再者说,无论是战功,还是别的,都是董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就算是有关系,也是袁隗的功劳,关这群宦官何事?

在三国演义中,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

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

李儒点点头,也知道十常侍的势力遍布朝野,他们是朝廷上距离皇帝最近的人,皇帝虽然不理朝政,虽然沉迷享乐,可是他毕竟是皇帝,一个皇帝在什么时候都是具备绝对的权威的,当这种权威在失控的时候是最可怕的。…

十常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

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

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声大哭。灵帝心里有点窝火,自己正高兴,真是败兴!但还是压住火气,

问刘陶为何大哭。刘陶就说:“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能够和太监在一起喝酒取乐呢?”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夸大其词,一如现在网间诸多文字。作为谏议大夫,玩弄文词是基本功,可这个刘陶还不过关。虽然说忠义可嘉,但要长期抗战,还得先保住性命再说。

开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汉灵帝于何地?不就是当面批评灵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吗?难怪灵帝生气。

灵帝说:“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看灵帝语气,有些质疑,有些反问,但还没有想治刘陶的罪。灵帝知道天下纷乱吗?应该不知道。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隐瞒各地奏报,另一方面是作为天子的汉灵帝自己,自视甚高,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的统治会有什么问题。

十常侍经常歌功颂德,隐瞒真相,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一个原因。

刘陶说:“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刘陶虽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可能冲撞了汉灵帝,急忙明确自己矛头所刺的方向: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

既然是十常侍的问题,那吾皇依旧圣明!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诉汉灵帝,有这种看法的并非一人,而是众臣的公议。十常侍和朝中大臣关系一向很僵,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十常侍,而现在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都很大。一旦汉灵帝询问一些宰辅大臣的意见,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于是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以攻为守:“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