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9章 陷阵之志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烈点点头,自己在高顺的帐篷前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此时的高顺就更为不解,至于练兵这件事,所有的士卒都是秦烈的,训练的基本军法也是秦烈制定的,哪里会和自己商量什么?

“请主公示下。”高顺不敢坐下,只是对着秦烈施礼道。

秦烈看着高顺,整理了一下思路,道:“我要你组建一支军队,作为大军开路先锋军,这支军队必须人数少而精,像一支利剑,刺破敌军的咽喉!”

高顺一愣,听着秦烈说的话,有点听不懂,又问道:“主公是要给我多少人马?”

作为一个将领,秦烈说的要求他听的明白,少而精,怎么个少而精就要看秦烈到底给自己多少人,再者说,要是作为大军的开路先锋,那就要求这支军队所到之处是必胜的,作为先锋首当其冲,振奋士气,安定军心,都是先锋队的责任。

简而言之,若是先锋队败了,那这场战斗就败了一半,先锋的作用不言而喻。

秦烈伸出一根手指,道:“不多于一千。”

高顺点点头,貌似对秦烈的意思有些明白,高顺知道,秦烈好似特别热衷于组建特殊的军队,比如铁浮屠,铁浮屠的全部人马都是精锐,而且都是身披重铠,足足有七百人,高顺知道,这是军队是秦烈的护卫亲军,自然不可能随时去征战。

这支护卫亲军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可小觑,高顺曾经见过这支骑兵的训练,无论是骑兵还是战马都是百里挑一,勇猛异常,是在这两万军队里选拔出的骑术,力量,指挥顶尖的人才,其中的一位就可以以一当十,更何况是身披重铠?

这个时候的铠甲是个稀缺物件,连人带马都是是如此披甲,这耗资一定不会小,面对铁浮屠,若是自己在战场上碰到这支军队,那自己绝对不会活着回来。

“敢问那一千人现在何处?”高顺又问道。

秦烈向后指了指,示意高顺看过去。

高顺向着秦烈指的方向看去,可是没有一兵一卒。

高顺有些尴尬:“主公,这”

秦烈站起身来,道:“这一千人我可没有闲心亲自给你准备,你要自己去挑。”

“这”高顺一怔,听完秦烈的话自己很是震惊。

自己去挑?高顺看了看秦烈,又看了看秦烈指的方向,那不正是中军大营吗?两万人的军权就在那里。高顺自然知道,秦烈这样说的原因不是因为秦烈懒,而是为了给自己选择的机会,若是秦烈给自己的兵,那么自己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良莠不齐,如何可以让这支先锋军战无不胜?

可是让高顺自己选择就不一样了,他可以尽自己可能的选择好的士卒来组建这支先锋军。

为什么这么强呢?他们到底是什么兵种呢?其实秦烈也没有太多的接触,也不知道是什么兵种。…

一种认为陷阵营是重步兵部队,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在高顺的带领下见鬼劈鬼,遇佛杀佛,更不用说人了。第二种说他们是轻骑兵部队,靠着超高速斩击“侵掠如炎”,使敌人感到绝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是三国时候的特种部队,个个武功高强,什么仗都能打。

“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已知关于陷阵营的权威记载,就这么几句话。从这里可以看出陷阵营的是披着“铠甲”的。

三国时期的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而陷阵营作为一直精英部队应该是有资格穿“玄甲”的。

陷阵营是身着重甲的“铁甲军”。

接下来说说他们骑不骑马的问题。在与游牧民族的斗争中,中原民族的军队逐渐也发展出了骑兵,到了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

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因为马镫还未出现的原因,重骑兵是没有的,此时的骑兵应该都是轻骑兵,当然,这与现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秦烈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马镫。

但是历史上这与陷阵营身披重甲的形象相悖,再加上陷阵营作为吕布麾下的部队,当时主要的活动范围为兖州,包括山东,河南以及江苏三个省各一部分,这一带属于丘陵地区,并不利于骑兵作战。因此陷阵营应该是重装步兵。

而为了较强的机动灵活性,我觉得他们应该是行军时卸甲骑马,具有精锐的斥候部队,保证队伍在遇到战况时,能够提前披甲、下马、结阵。

还有之中想法就是,陷阵营是一只具有精锐斥候部队的步兵军。

再接下来讨论他们的武器。三国时的弓弩已经非常发达,为了抵挡敌人的远程攻击,作为重步兵的陷阵营至少是有一队刀盾手,或者干脆人手一盾,接成盾阵,逐渐逼近敌军。据说汉朝军队曾经在西域和古罗马军团交锋,破了他们的“鱼鳞阵”,陷阵营渊源西北,很可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