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烈知道后世的思想,这些思想可以融汇贯通,作为自己的治兵之道。
宋将曹彬有一次处罚一个小军官,本当按律处以杖刑,但曹彬下令缓一年执行。众人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刚娶妻,如果马上执行,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是新媳妇带来的祸患,那么就会天天斥骂责打新媳妇,使她无法立身做人,所以我下令缓期执行处罚,对法度也无影响。”曹彬知兵的美名四播,士卒皆乐为之用。
爱卒如子。古代优秀的将帅无不强调从生活上关心士卒,体察他们的疾苦。孙武写下了视卒如爱子”“视卒如婴儿”的千古名句,后世兵家也有爱兵如爱己、爱兵如兄弟等观点。他们要求将帅以父母之心”行事。具体地说,就是要饥寒困乏,如以身尝;疾病医药,亲临诊视;解衣推食,哀死问孤;殡殁吮伤,恩愈骨肉。”战国名将吴起以爱兵如子”著称。
他在魏国做大将时,一次发现有个战士的背上长了个毒疮,就用嘴一口口地把脓血吸吮出来。南宋名将岳飞十分体恤士卒,土卒有病他经常亲自调药。将土不幸牺牲,他亲自主持追悼,抚养他们的遗孤。至于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史称他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他要求将领在行军时必量士马之力”,确保弱者能跟上。有土兵受伤,他常亲自探望,有时还亲付以善药,留处帐中”,待伤愈后才让归队。成吉思汗爱惜士兵的生命,三令五申不许遗弃伤员,如果遗弃,一个小队的官兵都处死刑。
因此,将士们对成吉思汗很是尊崇和拥戴,为他成就了一支横扫天下的强大军队。
甘苦与共。古代兵家主张与士卒在生活上同滋味”在战斗中同安危“。所谓同滋味“,即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营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财不私己,劳必共众。”哪怕接受了他人相赠的一杯酒,也要倒进河里,与土卒们共饮。
所谓同安危“,就是在矢石若雨,白刃交挥之际,置生死于度外,与士卒同冲锋陷阵。汉代飞将军李广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同滋味”的榜样:他从来都把得到的赏赐分给部下,有美食佳肴也与众人分食。当军队水尽粮绝之际,找到水,士兵们没解完渴,他滴水不沾,偶有食物,士兵们没充完饥,他绝口不尝。李广因此赢得了土卒的爱戴,大家愿意为他牺牲。
古人提出了爱兵的三个高层境界。其一,教令为先,不使兵陷于阵”的爱兵思想。英明的统帅在刀光剑影中深感军士若不日日操练,件件学精及到临期,不是我杀人,即是人杀我。”
因此,平时训练有素,打起仗来伤亡小,既是致胜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爱护士卒。相反”不教而战,是谓弃之”,“爱而不教,禽犊之爱也“。这比起单纯强调从生活上关心士卒高了一个层次。…
因此,优秀的将领都会建立严格的训练制度,加强对土卒的体能训练,武艺和阵法的操练。唐代以知兵奇才著称的李靖提出了结爱于士”的思想。
主张爱兵要爱在实处,其首要法则就是严格训练军队,提高土卒的战斗技能和生存本领。为此他一方面从严要求,一方面合理组训,采用当时先进的六花阵”既提高了战斗力,又减少了伤亡,士卒都乐于听从他的号令。公元635年,64岁高龄的李婧受命平定吐谷浑。唐军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直驱两千里,虽历经艰难困苦,却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经过十余次大战,最终大获全胜。
其二,严爱相济,不使兵陷于法”的爱兵思想。古代兵家在主张爱兵的同时,反对把士卒纵容成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的骄子”。孙武明确指出“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主张既要关心爱护使士卒心悦诚服,又要赏罚严明使士卒行动整齐划一。
李靖认为,爱兵不是要废弃惩罚,相反更应赏罚不欺“。这种远见卓识划清了爱抚与姑息的界线,升华了爱兵的境界。历史上杰出的将帅无一不以严明的刑罚移人性”、变人心”,树立军队威严。他們不避亲贵,法行所爱”,带出的军队军容严整,能征善战。
其三,人尽其材,不使有计谋之士负才不遇”的爱兵思想。古代兵家认为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如果责备求全,则天下无不弃之士,但是取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因此,他们认为兵无不可用,在主将得人”,主张用人上因能使之“惟视其长,尽归擢用。”
这种发挥每个人长处,发现使用卒伍中的人才以提高战斗力的观点,反映了人无所弃”的积极用人思想,使爱兵达到了较高境界。吕尚根据士卒的特长和思想状态编成冒刃之士”、”陷阵之士”等。吴起按照各人的特点组建精锐部队,以量才使用为原则分配战斗任务。
有的兵家注重听取土卒的建议,做到言有进而不拒,虽不善而不诛。”哪怕是土卒的偶然之见,一得之长”,也必定向上推荐。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还重视从士卒中选拔将领与各级指挥人员。曹操拔于禁、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