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后的一轮、二轮融资还有机会。”熊潇鸽笑道,“我是感觉年轻人的想法很有新鲜感,这是做互联网所需要的。”
他继续说道:“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正在逐渐僵化,不像我在波士顿的那会。”
胡檬半调侃的建议道:“那你得多和年轻人接触接触。”
熊潇鸽第三遍看了《华夏经济时报》的报道内容,思考片刻,反过来提了个建议:“虽然今年有互联网泡沫,可国内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你们央视可以搞个年轻人和互联网的对话节目。”
他琢磨了一下,说道:“也未必就是对话节目,上面号召发展经济,可以搞个互联网的创业节目之类的,又新潮又真的有意义。”
胡檬思维敏锐的问道:“为什么非要局限在互联网呢?可以是创业的大框架,有好的点子、好的项目就让你来投资。要不,熊总,你直接来当嘉宾。”
熊潇鸽闻言倒是不排斥:“可以找两三个老总也来当嘉宾点评,大家的想法碰一碰才有趣。”
“创业,创业。”胡檬想了想,“得有入选和淘汰的机制,嗯,‘华夏创业人’怎么样?”
熊潇鸽乐了:“还不如叫‘赢在华夏’呢,创业要赢,华夏要赢。”
胡檬拍板:“行,我就拿这个名字去和台里说。”
“真说啊?能行吗?”熊潇鸽觉得有点草率。
胡檬点头:“八九不离十。”
至于原因,熊潇鸽的名字就很有价值,他在国外波士顿的时候就接待过朱总,两年前又推动IDG和科技部签署未来7年在国内投资10亿美元的备忘录。
一个涉及投资、经济、创业、英才的节目简直不要太和当前的主旋律贴合。
胡檬脑海里已经涌现出更多更有趣的想法了。
她迫不及待的告辞离开,临走还不忘把熊潇鸽看的那份报纸一并带走。